2007年1月11日,著名写意雕刻艺术家张树珉被国家发改委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隆重的颁奖典礼。
中国写意雕刻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艺术门类。论及古老,可以追溯到近千年前中国文人艺术思想;谈及年轻,是因为作为一门独立的雕刻艺术科学,是近几年创立的。为什么要创立写意雕刻艺术?什么是写意雕刻艺术?写意雕刻艺术的特点是什么?就此问题,张树珉谈了如下看法。
写意美术是中国艺术宝库中最为灿烂的明珠。由于中国美术体系的不均衡发展,造成了写意雕刻在美术史上的空白,使中国写意美术体系形成了单条腿走路,盛行千里的中国写意画从诞生就孤苦伶仃,没有相应的立体雕刻姐妹,这也是中国美术的一大遗憾。
美术做为一门艺术体系,从狭义上讲,无非是平面的绘画和立体的雕刻。纵观中外美术史,这两个方面应该均衡发展。也就是说,一个民族同时期的绘画与雕塑,在艺术思想、艺术表现方面基本是和谐发展的。中国宋代以前,平面的绘画和立体的雕塑,美嘉体育平台在艺术的追求上、艺术手法的表现上,艺术情韵的抒发上都堪称珠联璧合。秦代绘画遗存的秦都六国宫殿残墙断壁上的壁画,显示了她的辉煌,那些用红、黄、蓝、黑等色彩绘制在精心制作的草灰细泥灰墙上的驷马驾车图, 其富丽堂皇之气象与出土的秦铜车马,在艺术内容和形式上,简直是一脉相承;汉代茂陵霍去病墓的石雕群与汉代墓室壁画、画像石、 帛画,美嘉体育平台其简要的勾勒、生动的形态、以少胜多的造型理念更是如出一辙;至于唐代更不必言,唐彩塑菩萨、仕女等,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都达到了和谐统一。在西方,无论古今,其具象的雕塑与具象的绘画、抽象的雕塑与抽象的绘画,在艺术理念上、哲学追求上, 都是并肩而行的。然而,中国自宋代以后,美术体系出现了不均衡发展。在平面上,由于书法因素介入绘画,中国画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走向了写意。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写意画日臻成熟,明清时达到了极盛,成为世界上独立的画种。遗憾的是在中国画走向写意的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中国雕刻却逐步走向衰落。宋代雕刻趋向世俗,至于元、明、清,中国雕刻更失去了汉唐雄风。中国雕刻主流偏重于宗教、建筑、家居等领域。其装饰性、依附性越来越强,“写意”两字似乎与雕刻无关。“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一些热衷于中国雕刻的有识之士,似乎觉得缺了些什么,他们飘洋过海到西方去寻找。诚然学会了一些东西,那就是在追求西洋雕刻的具象和抽象过程中,忽视了中国写意意象的艺术追求。近千年来,很少有人在中国写意雕刻上进行深层次的思考。由于中国美术体系的不均衡发展,造成了写意雕刻在美术史上的空白,使中国写意美术体系成了单条腿走路,盛行千年的中国写意画从诞生就孤苦伶仃,没有相应的立体雕刻姐妹,这无疑是中国美术的一人遗憾。谁能承担这个历史的重任?这也正是我们这一代人应作的努力。任何一门艺术种类的诞生,离不开实践基础。对于写意雕刻艺术也是一样。八十年代末,中国根雕风行一时,—次偶然的机会,我对根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开始琢磨根、寻找根,将那些被扭曲了的残缺的自然材料创作出了形神兼备的艺术品。我从小学习中国写意画,在根雕创作中,我从小自觉的将写意的理念和审美用于创作,将自然材料的枯、瘤、疤、节等人趣视为“墨”,人工看作“笔”, 力求“笔”力生气、 “墨”彩生韵,刻意的追求与无意的巧合,使我眼前出现了一条光辉大道。1984年,我的第一件写意雕刻做品《玉笛》完成,受到了我的恩师原浙江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王卓予教授的充分肯定,这更加增强了我的信心。20余年来,我在写意雕刻的道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随后作品《路漫漫》、《风沙归旅》、《望穿秋水》、《秋耀金华》、 《灵猴》、《雄风》、《丝绸之路》等近千幅写意雕刻作品相继问世, 在全国大展中多次获奖。我在写意雕刻方面的努力, 引起了国内外美术界的重视。著名评论家、陕西省文联副主席肖云儒看到作品后,发表文章,从理论的层次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在文章中说:“在这里,你能看到天然的物质材料,和艺术的精神韵相熔铸,你能看到在随形赋意、形意结合的基础上,追求以意造型,甚至追求离形得似,这是地道中国美学的写意追求……所以这些,都让我们看到了张树珉乘汉唐风韵,弥结历史断层,探索民族文人写意雕刻的可贵努力。”并为作品题词:“无声的画”。美国加州圣地亚哥艺术博物馆馆长、世界著名东方艺术研究专家卡柔·斯密斯看到作品后写道:“张树珉先生的写意雕刻堪称是其作品具备了中国独特的写意文化的基因,而且具备了通达人性的精神。观其作品,使我不禁想起了中国宋代的米芾、苏轼等人的文人理念,但在张先生作品中,中国文人写意的理念更强烈了、更前进了,载着现代的气息,迎面扑来,深深地震撼了我。”
专家的肯定,使我深受鼓舞,国内外的朋友的喜爱,更使我兴奋不已。自从1992年10月,我在西安小雁塔举办写意雕刻展以来,接待了数百万中外游客参观,有近千件作品被世界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收藏家收藏。十多年的艺术实践,我在写意雕刻的理论上有了一定的认识,对这门学科的建设上也有了—定的实践基础。于1994年8月,我提出了写意雕刻学科,并得到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著名雕绍家、美术计沦家陈云岗教授的肯定和支持,于1994年12月创办厂陕西中国写意雕刻院。2001年8月,来自美国的希拉里和约瑟夫成了雕刻院的第一批外国留学生。目前我院行门已培养的写意雕刻专家8名,院外雕刻家近百人。
写意雕刻是一门新兴的艺术种类,她在似与非似、人工与天然之间找到了巧妙的结合。创作者以刀代笔、 用刀抒情,借自然之灵光,显自身之心智。
从艺术本体论的角度,我认为: 中国写意雕刻艺术足以天然材料为基调,见材生意,因材施艺,以形抒情;作品形简意赅,不拘形式,注重神韵、意境,讲究形意相小、神情并貌,力求自然和谐、天人合一。
写意雕刻艺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与国画、传统雕刻、西方雕刻等艺术门类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更有其不同。
写意绘画是写意雕刻的姊妹艺术。写意绘画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不仅出现了许多艺术大师,还形成了浩瀚的艺术理论,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理念,这些都为写意雕刻艺术的学科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美学基础,是写意雕刻生长的卜壤,从审美情趣和艺术构思等方面对写意雕刻创作有直接的参考价值。美嘉体育平台
根雕艺术是写意雕刻的原始雏形。根雕艺术在我国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各个时代的追求不尽相同,但多流于纯自然的回归,很少对材料本质性的提炼和意蕴的深度植入。对天然美的偏执、天趣的追求,约束了创作者的情感抒发。而写意雕刻则不同。创作者利用巧妙的构思,精心的用料。
将自然美心灵美、艺术美于天合人一种浑然一体,以神韵对具体表现形式作大而化之的含茹渗化,经意的刻画便常常转化为不经意的流露。以材质的天趣为墨意,以雕刀的刻划为笔情,将表现形式中的情趣和兴味提炼出来,使形式美成为神韵美的有机部分。
写意雕刻打破了传统雕刻的旧模式。从宋代开始, 中国雕刻逐步走向世俗化、刻板化、烦琐堆砌性、模式性大大降低了艺术的品位。 而写意雕刻强调创新、讲究立意,展现作品大人合一美的同时, 出展现了创作者美的智慧和思维。
写意雕刻与西方雕刻有着本质的区别。写意雕刻品是地道的中华民族审美特性产物。讲究文学和雕刻的唱和,展现诗情意境和哲理之美, 是东方文化的一个载体。而西方雕刻,是在西方文化审美的理念厂,表现其文化和美的载体,由于东西方文化的不同, 两者之间必然存在着各自的文化烙印。
写意雕刻注重作者创造思维的培养。由于天然材料的千差万别,要求作者对每一块材料都要因材施艺,通过对材料的解读,用最巧妙的构思,创作出虽有人工、宛若天成的艺术品。这就要求作者必须加强创造思维培养,充分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
写意雕刻的作品具备独一性。由于材料的区别,从形式上米看, 写意雕刻作品具备不可复制性,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
写意雕刻符合当今人类审美趋势。在都市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对自然的渴望、返朴归真的艺术追求是人类共同的审美趋势。写意雕刻以自然、简洁、明快、含蓄的艺术风采,拨动着人类的审美心弦。
写意雕刻艺术是一门变废为宝的艺术。由于材料多取于废弃的枯木杆、树瘤、浪木、顽石、卵石等材料,在高效、合理、环保性开发自然的今天,写意雕刻的用材特点,使其变为一门变废为宝的艺术。
张树珉,又名张树民,男,1962年生,中国根雕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写意雕刻艺术创始人,书画家、雕刻家。师从中国著名雕塑家、原浙江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王卓予教授。现为陕西树珉写意雕刻院院长。
1984年10月在黑龙江密山市举办的美术展览中,木雕作品《八骏》、《鲁迅像》等获一等奖。
1985年9月在黑龙江密山市裴德镇创办福利雕塑厂,创作城市雕塑50余座,遍及哈尔滨、牡丹江、密山、虎林等市。
1991年10月,代表陕西省参加了在湖北省沙市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根雕展览”,根雕作品《路漫漫》获得一等奖头名。
1992年2月,应中央电视台邀请,参加了由中央电视台举办的“1992年春节联欢晚会。”
1997年4月,代表陕西省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第四届中国花卉博览会”,雕刻作品《丝路行旅》获大奖,1997年8月,代表西安市参加了大连举办的“大连国际花卉博览会”,雕刻作品《丝绸之路》、《耕耘》、《双唐雄风》均获最高奖精品奖。
2000年11月,西安电视台以《雕刻人生著名雕刻家张树珉和他的两个外国学生》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
2000年,著名文艺评论家肖云儒以《于无声处听惊雷——记张树珉的写意雕刻》为题,在《西北航空》杂志上发表。
2001年10月,代表陕西省参加全国第五届花卉博览会写意木雕《灵猴》荣获金奖。2001年7月8日,张树珉的雕刻作品《抗洪长城》,被《人民日报》海外版头条进行刊登。
2002年10月,应西北工业大学邀请,成功做了“张树珉个个事迹报告会”。
2003年8月,参加“老二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木雕项目”荣获第一名。
2003年9月26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张树珉陕西省“自强模范”称号。
2003年11月2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以《老树枯枝写新意——访树雕艺术家张树珉》为题进行了报道。
2003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张树珉“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2003年11月,代表国家出访印度,参加了在印度举办的“国际文化艺术展能节”。
2007年1月,被国家发改委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隆重的颁奖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