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美嘉体育入口甘孜州九龙县:民族团结之花在藏彝走廊深处绽放

2025-01-07 23:00:32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深入某一区域,利用现场观察、问卷调查、深入访谈、居住体验等方式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的田野调查,是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等学科长期以来的重要学术研究方法。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田野”的领域、范围更为广阔,想要探寻真知也更为复杂,更有挑战性和吸引力。

  为贯彻落实习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即日起开设“田野真知”专栏,分享各高校学者走出书斋,开展科学实证调研活动,以观察和深度访谈,记录在田野中的所见所闻,以“小切口”管窥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历程。本期刊登复旦大学民族研究院暨国家四部委“铸牢”研究基地调研项目手记——

  2024年暑期,我们团队一行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出发,沿着318国道穿越海拔4298米的“康巴第一关”——折多山,后转248国道穿过鸡丑山隧道,进入甘孜州九龙县地界。在早已告别“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年代,漫漫“天路”让我们深切体会到了山高路远的含义。

  傍晚,我们终于抵达九龙县呷尔镇,经过市民广场时,穿着盛装、手拉手转着圈跳舞的人群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美嘉体育入口甘孜州九龙县:民族团结之花在藏彝走廊深处绽放(图1)

  九龙县委统战部部长毛宏骄傲地告诉我们:“九龙的锅庄舞是藏、汉、彝等各民族一起参与的舞蹈,如今成为老百姓晚餐后的文娱活动。”

  呷尔镇是九龙县县府驻地,镇中央广场上立着一尊极具动感的多民族少女手拉手跳锅庄的雕像,雕像底座用藏、汉、彝三种文字刻着“民族广场”,当地人习惯称其为“团结之花”。

  这就是甘孜九龙,一片藏匿于深山的人间秘境。3个少女手牵手舞动在一起的灵动形象,就是九龙各民族相互融合的生动缩影。

  “藏彝走廊”是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一个民族区域概念,主要指川、滇西部及藏东横断山脉高山峡谷区域。因有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六条大江自北向南流过,形成若干南北走向的天然河谷通道,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众多民族南来北往、频繁迁徙流动的场所。

  九龙县位于横断山脉褶皱中藏彝走廊的核心部分,也被称为“茶马古道最险峻的地带”。历史上,彝族、汉族与藏族在此交汇繁衍,伴随着人群迁徙和持续千年的物物贸易,促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广度、深度不断拓展,形成了互嵌共融、文化相通的特征。

  九龙全县约6.4万人,藏、汉、彝族占总人口的99%以上,如三足鼎立,当地人将其形象地比喻为“三锅庄”。在九龙,“三锅庄”不仅仅是指锅庄舞,更是当地藏族、汉族和彝族群众在语言、社会、经济、文化和日常生活等方面,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大交融格局的写照。

  锅庄是康巴地区早期农牧民造食取暖的遗俗。起初是人们用3块石头撑起的火灶,后来被石头或金属制成的三足架所取代,作为生活的必需品置于帐篷或房子的火塘中。当地居民家庭聚会、接待客人、歌舞娱乐以及祭祀祖先等都在锅庄旁进行。

  清代,汉族文人学士将西南地区使用锅庄的山地少数民族居民通称为“锅庄户”。后来,康定锅庄从早期单纯的农作型锅庄户发展为与商贸活动紧密相连的客栈型锅庄,在以边茶贸易为主的各民族交往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中介和行栈的重要角色。

  如今,我们在九龙看到的锅庄在多种场合得以运用:日常生活、经济往来与娱乐活动等,不断搭建起各族群众紧密联结的桥梁。“三锅庄”用三足支撑起一个稳定结构,以此来喻意各民族之间交汇融合、相互依存的社会关系与文化样态再恰当不过。九龙的汉族居民学会了当地的民族语言、山歌以及跳锅庄,藏族和彝族居民能熟练地使用汉语方言。

  这种融合也体现在饮食习惯上。在九龙人的餐桌上,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是“融合餐”,如藏家酥油茶、手抓牦牛肉,客家石磨豆花,彝家坨坨肉、灌肠等。我们团队惊喜地发现,在九龙不仅可以吃到跟北方一样的发面大包子,还能在土菜馆品尝到当地有名的“民族团结餐”。

  在穿衣方面,大家同样不分彼此。每天在雪洼龙镇耳朵村党群服务中心跳锅庄的村民,穿着各式各样的民族服装。有意思的是,穿藏装的未必是藏族人,穿彝装的未必是彝族人。这就意味着,在九龙难以通过服饰来辨识民族身份,每个人同属中华民族大家庭。无论是过彝族新年、藏历新年、农历新年,还是端午节、中秋节、火把节等传统节日,大家都身着盛装,围着篝火,合着音乐的节拍跳起锅庄,书写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时代佳话。

  走廊地带的特点就是南来北往各个民族迁移汇聚于此。九龙县自然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九龙河由北向南贯通全境,沿岸土质肥沃,宜于农业生产,长久以来,吸引了各族群众在此定居。从元朝开始就有陕西商人来九龙经商,明清以后不同地区的汉族移民迁入九龙,自称“诺苏”的彝族人则从凉山移入九龙,生活在九龙的藏族也有多个支系的传承。

美嘉体育入口甘孜州九龙县:民族团结之花在藏彝走廊深处绽放(图2)

  彼时横断山脉的生活是艰苦的,有事情大家一起做,有困难大家一起克服。长期共同生活、团结互助,各民族打破彼此界限,相互包容接纳,通过婚姻结成亲缘关系。如早期来到藏彝走廊的陕西商贾中,部分人到藏族人家做上门女婿。现今汤古镇、呷尔镇等地有不少人是“老陕”与藏族婚配的后裔,有的随汉姓改汉名,有的既有藏名又有汉名。

  通过结成秦晋之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关系落实在生命共同体中,在九龙县已成为一种常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九龙县形成了2326户不同民族组合的家庭,占全县总户数的十分之一以上。如雪洼龙镇耳朵村,1268位居民中就有29户多民族家庭。

  各族群众节庆互庆、风俗互适、婚姻互通、生产互助,实现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我们从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中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在数千年中形成与发展了多元一体格局,这是在历史长河中生长并形成的社会事实。

  我们还见到了以五族之家传为佳话的王友珍老人,她最喜欢的一首歌曲是《一个妈妈的女儿》。这首在九龙广泛传唱的歌曲,传达了各族人民之间水融之情,更表达了他们对伟大祖国的深切热爱:“太阳和月亮是一个妈妈的女儿,她们的妈妈叫光明,叫光明。啊,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

  九龙县是南方古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上的重要节点。历史上穿梭在这条走廊商道上的马帮,包括背夫、赶马人、骡马等,在横断山脉深山悬崖间长途跋涉、风餐露宿,成就了各地茶、盐、布、马匹和农副土特产品的交易。

  大自然的造化让九龙县有人间仙境之誉,但巍巍高山也成为制约九龙县发展的阻碍。由于大雪山脉主峰——贡嘎山纵贯全境,九龙县地势北高南低,起伏大,高差悬殊异常,“横断山,路难行”就是此地的线年,九龙县境内没有一条公路,物资运输全靠马驮人背,直到1997年,九龙县汽车站才有了公交车。近年来,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在雪域高原推进,美嘉体育网址到2023年底,九龙县公路通车里程达1022公里。一条条神奇的“天路”铺进了高山峡谷间,铺就了各族群众的乡村振兴幸福路。

美嘉体育入口甘孜州九龙县:民族团结之花在藏彝走廊深处绽放(图3)

  魁多镇里伍村海拔2808米高山上的一棵老茶树,见证了当地悠久的产茶历史。

  九龙县是青藏高原少有的茶产地,早在唐宋时期就有种茶制茶的历史。位于雅砻江岸的魁多镇,就有一片绒巴茶的茶园藏在雪山与峡谷间,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美嘉体育网址过去魁多镇男子外出跑马帮,形成了女性传承制茶工艺的传统。九龙绒巴茶制茶技艺现已被列入甘孜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九龙,当地人每天早上喝的酥油茶里,放的就是绒巴茶。

  九龙绒巴茶制茶技艺的第八代传人泽翁拉姆,采茶制茶已近30年,现在她将制茶的技艺传给了儿媳。当地还建起了非遗工坊,家家户户都参与到绒巴茶的生产制作中。

  随着对外交通日趋便利,九龙县在种植古茶树基础上,引进福建紫牡丹、云南小叶种、西湖龙井茶等品种,打造“云上天乡”茶山景区,建成了省级三星农业产业园。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与甘孜州九龙县结对帮扶,依托西湖龙井茶种植、炒制、销售方面的成功经验,推动九龙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正如魁多镇党委书记秦秀珍所言,“在九龙,一片‘茶叶’已变成了一个产业,成为当地农牧民群众手里增收致富的‘金叶’。”魁多镇以茶为媒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产+文+旅+茶”融合发展思路,各族人民以茶产业结成了经济共同体,走向共同富裕。

  魁多镇是“九龙出山”的缩影。九龙县乌拉溪镇河坝村是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帮扶的重点村,当地因地制宜引进桃、李、草莓等水果,邀请专家传授种植技艺,在以前种植玉米的山坡地上发展起“百果园”。目前河坝村以蔬菜、水果种植和生猪规模化养殖为主,户均增收2000元。美景和美味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当地各族群众的腰包更鼓、干劲更足、生活更美好。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杜鹃花、格桑花、索玛花……九龙县各族群众凝心聚力建设共同家园、坚定共同身份、享有共同名字、实现共同梦想,让藏彝走廊褶皱里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开得更艳,让民族团结进步之力聚得更强。

  (作者简介:蒋潞杨,云南民族大学讲师;范丽珠,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纳,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研究员。三人分别为复旦大学民族研究院暨国家四部委“铸牢”研究基地兼职研究人员、副主任、专家)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