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文华匠心 妙然天成”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祖伟歙砚雕刻精品展在深圳博物馆举办,这是深圳“创意十二月”重要活动之一,现场展出王祖伟75方歙砚作品,引来众多文化界、收藏界、企业界人士和市民观赏。深圳市委原常委、宣传部原部长李小甘,深圳市文联原党组书记、主席李瑞琦,广东省博物馆原馆长肖洽龙,深圳市福田区原政协副主席刘满衡,安徽省驻深办处长江小军,深圳市博物馆副馆长杜鹃,深圳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田少煦,广东省工艺美术公司总经理钟加泰,深圳市工艺美术协会执行会长廉建利等嘉宾先后莅临现场观摩。
歙砚自唐代以来便是文人墨客案头的常备之物,为书写、研磨、欣赏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载体。砚为古代文房四宝之一,明代陈继儒云:“文人之有砚,犹美人之有镜也。”强调砚对于文士笔耕之重要性。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米芾曾作《砚史》,评价歙砚“金星宋砚,其质坚丽,呵气生云,贮水不涸,墨水于纸,鲜艳夺目,数十年后,光泽如初。”苏轼曾褒扬歙砚,认为其兼具玉石和金子的美德,涩不留笔,滑不拒墨。
王祖伟是安徽歙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歙砚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并成为歙砚领域首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也是歙砚领域首位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享有“歙砚国手”之誉。他用近40年身体力行,雕琢出了岁月的痕迹和独属于歙砚的文化韵味。其作品被海内外许多知名博物馆收藏或展览。这次展览是继2015年上海博物馆的“惟砚作田——上海博物馆藏砚精粹展”,2018年和 2022 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分别举办“砚德清风——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宫廷用砚”精品展和“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展览,2023 年台北故宫博物院举办“爱砚成痴特展”及“庚续文脉——中国文房艺术展”之后的又一次砚文化盛宴。
王祖伟介绍,他和深圳很有缘分,1997年受邀参加第十届“深圳荔枝节”,举办过“歙砚精品展”。2006年荣获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后,携带砚作参展深圳文博会,从参展,到获奖,再到近几年担任深圳文博会评委,为传承歙砚技艺、宣传歙砚文化、促进歙砚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歙砚雕刻是一种匠心独运的制作技艺,从早期单纯作为研磨工具,逐渐演化成集石材美学、雕刻艺术于一体的独特工艺。歙砚从选材到制作都非常讲究,美嘉体育注册尤其是气韵。王祖伟认为,这气韵既非凭空而来,亦非刻意所能及,它源自艺术家对世界的深刻感悟与独特理解。
本次展览集结了王祖伟近年来的创作成果75方歙砚,寓意是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这些作品凝聚了他对“砚道”“砚艺”“砚学”“砚文化”等的潜修深耕。通过创作和理论相互参照、相互促进,践行知行合一的专业精神,薪火相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王祖伟现场向各位嘉宾一一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过程。他说,歙砚的取材极为不易,需深入山林、涉水渡河,历经艰辛方能寻得一方佳石。“天成之笑”篇章精心挑选了一系列以砚石天然造型与质地为实的特色砚作,有的形态奇特,宛如天然雕塑,每一道纹理都蕴含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有的质地温润,如凝脂般细腻,触感之间便能感受到其内在的温润与纯净,这些“原汁原味”不仅展现了歙砚独特的自然美感,更体现了艺术家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算重。
在王祖伟眼中每一块砚石都有独特的个性。他从不拘泥雕刻范式,讲究因材施艺,一块普通的砚石也常常被他赋予灵动的生命力。现场展出的《花好月圆》砚作工写并重,工笔实细处之牡丹相栩如生,写意虚幻处的金韵犹如淡墨之渲染,加之一轮明月呼之欲出,真有花好月圆之境。《绿绮砚》取义四大名琴之一“绿绮琴”,该琴为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之琴,曾弹奏《凤求凰》千古名曲,构思之妙,令人拍案叫绝。
如果说精美绝伦的砚作是王祖伟的功夫境界,那么致力于推动行业发展则彰显了他的大师风骨。多年来,他开设工作坊,收徒传艺,参与起草了《歙砚地方标准》《徽州四雕术语》等行业规范;主编出版《砚叔》《歙砚古今》等著作,担任《中国工艺美术全集·安徽卷》编委、《中华砚文化汇典》学术顾问、《歙砚志》编委等学术职务,建立了砚文化体系的基本框架。他以刀为笔,以砚为纸,将匠心与技艺融合,把自然之物淬炼成方寸之石,变化为耕耘笔墨之田,传扬徽韵雅致风骨,赓续千古文脉华芳。
本次展览到2025年1月12日结束,广大市民和文房四宝爱好者可到同心路深圳博物馆免费观赏。